浅议企业大学应该实现的基本功能
2021-03-18
来源:《甘肃科技》
摘要:越来越多的企业投入巨资建立自己的企业大学。企业大学日益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源泉。但一些企业大学受自身渊源所限,很难成功实现企业赋予的使命,企业往往投资巨大,受益有限。试从企业大学应该实现的基本功能的角度分析,提出企业大学应该以支持企业变革、开发人力资源、支持企业文化建设、整合企业知识技能资源、实现企业部分社会责任为基本职能。尝试给企业大学的发展战略提供一些指导思路。
关键词:人力资源;企业大学;发展战略
企业大学又称公司大学,一般是指由企业出资,以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一流的商学院教授及专业培训师为师资,通过实战模拟、案例研讨、互动教学等实效性教育手段,以培养企业内部中、高级管理人才和企业供销合作者为目的,满足人们终身学习需要的一种新型教育、培训体系[4]。企业大学一般都有明显的企业特色,集成企业的培训资源,服务企业并推动企业的发展。在我国,企业大学从无到有,由弱渐强,其中一些已经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源泉。但是,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大学还很年轻,不少企业大学仍然留有严重历史烙印,以非企业大学的模式运转,尚不能很好地完成企业赋予的职能;一些企业大学甚至还不能明确自身使命,与企业投资初衷相背离,成为企业发展的包袱。因此,要实现企业大学的使命,首先应明确企业大学存在的价值之所在,实现企业大学的基本职能。
1.我国兴办企业大学的几个基本来源
1)大学不普及,企业办大学。计划经济时代,我国一些大型国有企业投资建设了许多企业办的大学,当时,社会教育资源短缺,高等学校少,企业一定程度上肩负着服务全社会,为全社会培养人才的使命。这一阶段的“企业大学”实际上是“企业办大学”,企业的角色仅仅是出资方,办学目的是知识的传播和普及。办学目标与普通高校相似,一般和企业发展进步的目标关系并不紧密,是传统大学的缩小版或简易版。这一类大学一般有两个转型路径:一是划归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管理,企业从大学中退出,改建为国民教育系列的普通大学。二是继续由企业投资建设和管理,向现代企业大学的模式转变。
2)为满足企业对提高技术人员、操作人员技术技能的需求建设的技术学院、技校,为发展和提升办学层次而兴办的企业大学[7]。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企业对开发自身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开始主动兴办一些以企业管理和技术培训课程为主要内容的办学实体。这些办学实体后来多半成为企业培训中心的基本框架,有一些被改建成企业大学。
3)企业为实现可持续经营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专门投资建设的企业大学。这是企业为适应不断变化的组织环境,参照一些国际跨国企业的企业大学办学模式建立起来一系列企业大学。给中国最早带来“企业大学”全新理念和形式的是数家外资公司。1993年,摩托罗拉中国区大学成立;1997年,西门子管理学院和爱立信中国学院先后成立;1998年,春兰投资6000万元建成国内第一所企业大学———春兰学院;1999年12月26日海尔集团建立了培养中高级管理人才的地方———海尔大学;2001年,惠普商学院成立。这时候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大学诞生了[1]。一系列实践证明,现代企业大学能够较好地实现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目标,是有效的学习型组织实现手段,更是公司规模与实力的有力证明。
2.企业大学生存发展面临的两个现实问题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大学面临全新的定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资源必然向竞争一线倾斜。企业大学面临着一个重要选择:要么作为成本被裁掉,要么成为企业竞争战略的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大学的存在价值就在于对企业战略实施有多大必要。企业大学的办学功能必须为企业战略做出明确贡献,企业大学需要实施基于企业战略设计与实施的办学定位。
2)企业大学要发展,需要面向社会,通过办学资源共享实现发展壮大。任何企业(培训企业除外),都不可能以教育培训作为主业去经营,这决定了企业大学发展还取决于办学实体自身的造血功能。企业大学唯有共享社会资源,才是自我发展之道。例如:惠普商学院开发的《企业文化》、《战略规划十步法》、《管理流程》等培训课程受到企业界相当的欢迎,学院也因此获利丰厚,助推了发展[8
免责声明:
1、企业大学发展网发布的所有资讯与文章是出于为业界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浏览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其他网站和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发布媒体所有。如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我们将在两个工作日内进行删除或修改处理。敬请谅解!
-
延伸阅读:
-